A.云.树绕堤沙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C.异日图.将好景基础知识】1.下列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词是古代诗歌的变式,称“长短句”,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填写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等。B.词一般有两段,在词中叫“阕”。“阕”就是“遍”,因此,词中的“遍”就是音乐乐曲的一段,上下两阕就是由两段乐曲组成的一个曲子。C.词除了被称为“长短句”之外,还有“诗余”“乐府”“曲子词”等别名。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柳永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陈亮等。2.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荠麦弥望弥望:满眼B.自度此曲度:构思C.杜郎俊.赏.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D.难赋深情赋:写作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云:像云一样茂密的盈:到处是图:描绘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07《望海潮》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6.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B.自胡马窥江去后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B.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D.柳永原名三变,字者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8.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一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一一“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9.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⑤⑥/②④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⑥/②④⑤【文本阅读】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对加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