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固体》教学设计导读:本文《认识固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认识固体》教学设计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学生的几个亲历活动来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常见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以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会使用简单仪器这些目标。在学习课文以前,学生已经对常见的固体和液体有所认识了。知道象水和油这样的物体是液体,象石头、木棍这样的物体是固体,对于象牙膏这样的物体究竟是属于哪一种,肯定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认为,如果学生能说出理由就行了。然而学生对天平、量杯这些测量仪器的使用却非常陌生,所以只要让学生利用简单仪器比出物体之间的多少和轻重发生变化就好了,不必强调多多少、重多少的问题。工具的使用应该用专门的时间来学习,穿插在探究活动中会使活动不能流畅进行的。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物体,并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初步了解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体积会发生变化。在活动设计上,尽量体现出活动的趣味性、探究性、合理性。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在此基础上会给物体分类;•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出来。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物体的常见特征;•会借助简单工具进行观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工具使用的方便有效;•共享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过程设计—、出示一杯水、一瓶油、一碗面粉和一块麦饼、讲解:这些物体中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请小朋友把他们分成两类。、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理由是什么?、提示:老师一共出示了几种物体?、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回答。【评析】这里主要是想让学生发现装液体的碗和杯子也是固体。这样安排可以直接进行和面的活动,使整堂课的探究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把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情感的体验渗透在活动中。、提问:谁知道麦饼是怎么做出来的?谁来告诉大家?也可以相互补充。、师生共同讨论以后动手和面,每组一份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做一个麦饼。、提示:在和面的过程中,什么时彳唉既像固体又像液体?和面时容器里的水不要太多,面粉要一点一点地放,面粉放入水中后,要用筷子不停地搅拌、告诉学生麦饼做好后,要进行烘烤才会熟,才会像我们一开始看见的饼一样,属于固体。二、引导学生硏究固体的性质、这个饼是什么样的?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呢?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可以看一看,可以闻一闻,可以尝一尝,还可以掰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教师评价:你们真会动脑筋,确实要全面观察一样物体,要运用多种方法观察。但是,不可以随便乱尝,要安全卫生的才能用舌头去尝。要观察硬的物体里面是怎样的,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固体在我们周围到处可见,请你们仔细找一找。、每一小组也都带来了一些固体,请你们想办法找出它们的特点,并且填写活动记录表格,把你们观察到的特征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记录,一会儿大家交流,看谁用的方法多,观察的仔细、全面。、学生活动开始。、巡视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小组提供建议。特别要鼓励学生善于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评析】要全面认识一样物体,必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指导他们使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借助工具,如放大镜、小榔头等。要提醒学生安全使用,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三、引导学生硏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这里有一杯绿豆、一杯黄豆、一杯面粉。提问:假如把它们混合在一起,你们会发现什么?仔细观察分析一下,先猜一猜。学生汇报:可能颜色看起来会变掉;可能会一个杯子里装不下了,可能会重一些了,还可能面粉看不见了。、提问:怎么样来证明呢?、学生回答:需要动手做一做,才能知道。、小组讨论,你需要老师提供什么材料?、按小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