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和平中心校——赖璐琦《小稻秧历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首先,我谈谈这节课的优点:1、创设环境,合作交流。这节课比较注重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比如:让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朗读、让学生小组表演。朗读后有适当的针对性的评价,这样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评价学生的朗读要有针对性,不能太盲目、太笼统,比如说:“你真棒,你真行!”。而尽量评学生的情感方面。如:听了你的发言,我仿佛已经看到可恶的杂草就站在面前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相信学生以后也会慢慢知道该怎么评价别人的朗读了。2、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解释什么叫有气无力时,尽量让学生往生活方面寻找,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覃祉明同学说到了校运会跑完1500米后累极了的样子,这个就比较形象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问题。3、读演结合。整节课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难懂的词语尽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再通过表演来加深他们的理解,这就使语言和形象紧密联系、水乳交融。当然,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2、插图没有很好的利用,图片与文本应融合在一起,但却被我孤立的割开了。3、让学生表演时太零散了,没有化零为整。应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表演,注意文本前后的联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