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一、活动主题及相关话题1、主题:(1)我所知道的希望工程(2)我看实验班(3)我看作业负担(4)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一切(5)台独没有好下场二、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生活的习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三、活动形式小组、班级辩论交流、评价•四、活动过程1、材料准备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老师处,选择报纸杂志、上网、采访了解。在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自己的爱好从规定的两个话题中择取你最熟悉的了解最详细的热点问题;在反复推敲、揣摩。最后写出发言提纲,或者较为详细的讲话稿。•2、小组辩论各小组首先举行小型辩论会。交流前师生商定评价标准,如发言内容是否准确,实事求是,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流利清晰。辩论发言完毕,老师把各个小组有意分成意见相对的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协作寻找有关资料,每组推选2---3名代表到班级参加辩论。3、班级辩论交流、评价A、在老师指导下,成立一个评委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每一方呈述的时间。B、各小组辩论。(如有观众,可以允许观众适时发表见解,扩大同学们的视野。)C、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4、完善研讨语文老师指出:我们在研讨问题的时候,不但需要争论,也需要倾听。也就是说,没一个参与者既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讲真话,又要有平和从容的态度,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必争高下胜负。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看法。•五、辅助活动1、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将活动安排在报告厅,同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2、动前可以在校园里发布告示,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3、以“关注校园”为话题,出一期板报。•六、背景资料一(一)实施希望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实施希望工程,是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失学儿童的迫切愿望。建国四十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条件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落后,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差,许多小学适龄儿童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或濒临失学。目前,全国中小学尚有1400多万平方米的危房未能得到修缮,每年有上百万小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或濒临失学。危房问题,失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贫困地区。•实施希望工程,符合政府关于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针。世界各国教育经费的计算,均包括政府预算支出和民间投资两个方面。而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支出,基本上是采取由政府全包的办法。实践表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要办大教育,政府不可能全包,也包不起来。必须坚持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方针,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兴办教育。希望工程就是本着这一方针开展起来的。实施希望工程,有着深远的民族文化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民众基础。中华民族素有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支持教育的热情。实施希望工程,正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为广大民众参与发展教育开辟的一条有效途径。•(二)“希望工程”概况“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基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1989年10月开始启动。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名。“希望工程”旨在通过动员海内外力量,资助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继续小学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协助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扶贫攻坚,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迈进。这项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踊跃参与。“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坚持“雪中送炭”的原则,通过救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继续小学学业、建设“希望小学”等措施,提高了贫困地区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降低了辍学率,促进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成效显著。“希望工程”促进了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政府办教育的新路子。•(三)“希望工程”的主要项目(1)结对资助失学儿童继续小学学业:捐助方捐4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