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7年级学生授课者王鹏宇课时一课时教学地点录课室听课者一、教材内容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4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寂澄澈的艺术世界。学习时只有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并通过把握情与景的交融,体味作者安闲自适、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准确翻译课文句子。2.学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品味写景生动,细致入微的特点。4.领会情景相融,以景移情的表现手法;并感悟作者自适、旷达的心胸。三、学习重点1.善于抓住瞬间佳境写景,写景生动,细致入微。2.感悟作者能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旷达心胸。四、学习难点1.品味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特点。2.作者复杂情感的理解。五、学习方法及手段1、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合作式学习方法、归纳法;2、手段:多媒体、白板、课件、卷子1六、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近代词话家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如此,外在的景和主观的情是融合在一起的。当你心情不好时,出去走一走,阳光、蓝天、白云、碧水、清风(课件:图片)……将会驱散你心头的阴霾,使你变得宁静与释然,让你重新找回豁达与快乐,继续积极地走生活的路。今天我们就走进宋朝的一个空明澄澈的月夜(课件:图片),在美妙的月光曲(提前播放)中,去探究一下醉心于这美好景致中的主人公的心灵世界。(课件:题目)(二)课标展示: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3、学习难点(课件)(三)作者与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同学们对苏轼这位主人公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词《浣溪沙》(齐背)、《水调歌头》(齐背),课前还让同学们对苏轼做了专题知识上的积累,那么谁能介绍一下苏轼呢?谁还能补充呢?(课件:苏轼)2、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写下的,记录了作者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课件:背景)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文章……(四)预习验收:1、背诵与朗读:(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齐背);(2)听范读录音,总结朗读要求:读出一点文言味道,读出一种宁静氛围,读出2一些夜游兴致,读出一腔复杂情愫(课件:录音);(3)自由朗读(4)齐读。2、解释词语:户、欣然、念、遂、寝、相与、空明、交横、盖、但、闲人、耳(口头提问,课件)。3、翻译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以抢答形式完成)(课件)(首先抢答的有奖励)4、检验测试:(1)下发小卷(完成后互批);(2)同时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男女生互比);(3)全对的、书写规范的有奖励;(4)限时3分钟,用白板小闹钟计时。(五)课文品析:1、品析第一自然段——品夜游(1)第一自然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叙述。(板书)(2)本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夜游(板书)(3)围绕“夜游”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夜游原因(板书)等内容。(4)这段文字哪些句子或词语值得我们品析回味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然后确定组内答题人、答题点)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入”运用拟人修辞,把月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悄悄进门,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与其作伴,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课件)链接:《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绣帘3开,一点明月窥。(课件)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苏轼对这“善解人意的、充满情意的、调皮可爱的”月儿内心是充满喜爱的,于是“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念”字写出了苏轼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由欣喜转入沉思,发出低沉的喟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者贬官,寂寞寡欢,即使多年老朋友,也不敢跟他往来;同时写出赏月之人应是志同道合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