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德育教学的趋势探索【摘要】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中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德育越来越有居于首位发展的趋势。它要求教师拓展思维界域,创新思维视角,还要加强对宏观界域、载体形式以及实践基点的分析、研究与思索,以利于更好地推进高中德育的发展进程。【关键词】德育界域载体实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现代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1]德育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现象,而这一现象又是以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时代为背景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时代社会的变动,必然要求和引起人们对德育思维的思索。一、德育教学的世界性趋势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在经济上,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更深入地卷进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政治上,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多极化和一极化的斗争日趋尖锐,霸权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在文化上,一方面,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另一方面,各国文化尤其是价值观的冲突也愈加明显。随着各国的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日益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将会更加剧烈。德育思维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会卷入到世界范围中去。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任务也更加艰巨。在全球化时代,社会生活日趋分散化、个体化。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自主化、独立化、个性化的特点也日益明显。先进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文化的完善性,因此,国外在其发达的经济背景下,产生的德育思维自有其可取之处,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育教师应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拓宽宏观界域,将之纳为己用。德育思维在其原初状态处于一个封闭的圆桶之中,经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洗礼,在适当的时机,就冲破了这一封闭的圆桶,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正确处理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的辨证关系,也即正确处理汇入全球一体化中的德育思维与具体德育教学思维的关系。毫无疑问,拒绝全球一体化是没有出路的,但是另一方面,放弃自己原有的特色而去追逐所谓的“一体化”,就会丧失自己的原质,同样也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要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宏观德育思维与微观德育思维的关系,使它们在相互作用与碰撞中维持一种动态平衡。针对全球化这一现象,德育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规范和整合作用,着力于引导学生在各种德育思维的比较中认识中国。因此,要综合吸收各国德育思维的现代价值,使德育思维中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等精华内容深刻地影响绝大多数青年的人品、性格、心理和行为取向,并形成当代中国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促进高中生理想人格的完善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优秀的德育思维理念经过青年一代的吸取、消化,融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体系之中,最终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二、德育教学的信息化趋势随着计算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不断普及,网络将成为最重要、最敏捷、最富有生机活力的大众传媒方式。网络社会的形成,使德育处于全新的环境。网络社会是实体社会的延伸和扩展,现实世界的意识形态和道德标准都会渗透到网络,社会新的需求促进了德育载体的创新与发展,时代赋予了德育载体崭新的内涵。因此,要在德育教学中引入网络技术,从而在远程教育和网络互动中,形成人文环境的交互式学习。当原有的教学载体与网络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差距时,就必然要求、呼唤新载体形式的出现,从而保持德育载体与德育教学现实之间的动态平衡。步入新时期后,教师在注重传统德育教学载体的同时,更应注重现代德育载体的应用,主要是多媒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