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德育为先与创新策略导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领先地位,“德育为先”在理论与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针对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的淡化僵化等不足,必须重点推行“三个转变”,构建“全体性、全程化、全方位”德育为先体系,在坚持高职专业质量“德育为先”原则的同时,更应重视德育思路与方式的创新。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为先专业质量主体地位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0.06.01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一、坚持德育在高职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领先地位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职教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实践和高职专业质量评估中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真正做到把德育工作放在领先地位,通过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在一个时期内,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普遍呈现出弱化或淡化的现象,这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社会出现了相当复杂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历史上的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国外各种思潮也长驱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成灾,社会总体道德水平出现滑坡,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高职院校的德育领先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二是官场腐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违法乱纪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社会风气积重难返,给师生思想上造成混乱和疑惑,给德育工作带来空前的挑战;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较短时间内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很快进入信息社会的门槛,在几十年内跨越了人类社会三大历史发展进程,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对社会和民众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革命性影响,而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思路上,德育教育的方式也没有大的改观,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这样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德育教育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要解决高职德育领域的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从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德育在高职专业质量中的领先地位。[1]学院领导应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在专业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折不扣地贯彻和落实“德育为先”原则,树立起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观念,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体现“德育为先”的原则。二、对传统德育工作的反思及改革在教育系统,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领先地位,“德育为先”在理论与实践中也被证明是正确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大学生的人数、结构和思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德育工作总体上来看没有大的变化和改进,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和学生需求。因此,对传统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未来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和规划,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德育目标、思路、方式的僵化与同质化。全国有1300多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不分专业也不分办学特色,大都是同一种模式,而且长期不变,在德育目标、思路、方式等方面也趋于同质化,即“一刀切”,德育教育的效果就难以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