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推动第二课堂建设探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对素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对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学生自主参与学术、科技、实践、文体等活动上寻找到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学生社团是实现目标的有效载体。在阐述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分析第二课堂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建设对策。关键词: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1-0227-02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之一,通过合理地成立和组织社团,让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课堂教育的缺失和不足。随着素质教育内涵的不断丰富,如何做好各层次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起、自发组成、自愿加入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具有和其他学生组织所不同的特征,社团的活动也就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活动目标导向性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各项活动都具有定位清晰、目标明确等特点。大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要丰富学生日常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核心。学生社团的成员在社团活动中能够自觉地接受活动预设的目标导向,在感受社团活动良好氛围、接受社团文化塑造中,最终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活动内容广泛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具有广泛性、形式多样的特点。只要是符合学校的教育规律、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都可以开展。例如,学生社团可以开展理论学习研究,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组织参加社会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进行艺术实践;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等,体现出学生社团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三)活动形式灵活性学生社团作为按照学生兴趣和爱好自发组成的组织,在活动机制、参与范围和时空上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在组织机制上,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是一个具有共同价值目标的活动群体,社团组织结构相对要简单。同时,社团活动会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的外部条件由组织者和参与者自主选择,自愿参加,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参与范围上,打破了专业、学科和学院的限制,学生社团一般不规定成员的专业资格,只接纳具有相关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这样的活动方式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碰撞,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开拓视野;在活动时空上,组织机制和参与范围的特点决定了社团活动在时空上的开放性。活动不再以班级、专业为单位,不受既定时间按部就班和活动场地的限制。二、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不足第二课堂作为学生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对第一课堂的良好补充,在教育时空上更加开阔,承载了许多不同形式教育内容,但是在目前在第二课堂建设上,却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严重制约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认识不够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在学生素质培养、潜力开发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忽视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育人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大部分教师不关心第二课堂建设,片面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教好书,课下就不用开展其他活动进行培养。同时,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也存在错误认识,认为不务正业,耽误正常的学习。(二)在第二课堂建设上保障不利第二课堂建设需要得到各方面的关注才能形成全员育人的有力局面,在第二课堂的建设过程中,在经费安排、队伍建设、设施提供、政策保障等很多方面第二课堂都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有效载体,很多没有专业的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