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俄罗斯德育教育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摘要:深处全球化变动进程中的中国德育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在国情、意识形态、社会历史发展轨迹上存在亲缘关系的中俄,其德育教育实践方面有着高度可比性和互补性。文章从寻找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共识)——探索提出“俄罗斯新思想”;掌握德育教育的少数关键(目标)——建立学校德育教育体系两个方面梳理俄德育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过程和内容,揭示出俄德育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独特方法:国家德育主体责任与补充教育辅助德育功能并重、德育教育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并存、德育教育体系构建内求和外鉴并举。并据此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德育教育实践;俄罗斯新思想;德育主体责任;补充教育中俄(苏)两国在国情、意识形态、社会历史发展轨迹上存在诸多亲缘关系。两国在道德领域中有较高的可比性和互补性。通过追述俄罗斯德育教育的重建历程和内容,找出中俄两国德育教育方面的异同并进行分析,在我国的现行教育和文化背景下,有选择地吸取理论和方法经验,进行创造性的阐释、重构,完成俄罗斯大学生德育教育经验的“本土化”,为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一、俄罗斯德育教育实践的历史背景(一)科学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随之而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开放性市场经济带来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思潮,冲击俄罗斯人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二)共产主义德育教育体系被全盘否定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联建立了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道德和伦理学被过分地与政治和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道德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德育教育出现教条化、绝对化和形式化等僵化问题,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学校德育中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被淡化并全盘否定。(三)苏联解体后的国家政治经济转型不顺苏联解体后,大国地位瞬间丧失,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国家政治经济方面虽大刀阔斧转轨,但整体进程比较缓滞,毫无起色。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价值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价值的冲击以及国家转型困境给民众心理造成的极大落差;国家在道德教育领域责任的缺失——原有的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被打破而新的德育体系却长期没能建立,在各种内外因素和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罗斯人特别是青年人的价值观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精神道德出现严重的混乱,国民身心素质大幅度下降,各种社会问题急剧上升。国民精神道德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状态,亟需重建新的德育教育体系。二、俄罗斯德育教育实践体系的重建(一)寻找思想的最大公约数(共识)——探索提出“俄罗斯新思想”面对思想道德领域的混乱不堪的现状,普京政府开始寻找和建立“俄罗斯新思想”。在新千年前夜,普京发表了“纲领性”文献——《千年之交的俄罗斯》,在吸收整合传统文化和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俄罗斯新思想”,阐述未来俄罗斯国家的思想道德和精神价值的内涵,概括为: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社会团结。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是俄罗斯政府认定的全民族的意识形态,是团结俄罗斯社会、复兴俄罗斯的精神良方。随后又提出复兴俄罗斯东正教,把宗教作为新的社会和国家教育的重要手段,将宗教信仰和教义的教化功能与世俗的道德教育相结合,以此来凝聚国人的思想。(二)掌握德育教育的少数关键(目标)——建立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关键阵地,德育教育的体系最先要覆盖少数关键目标人群和领域。1999年10月,俄罗斯教育部颁布了《1999~2001俄罗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俄罗斯社会中的地位,加强和发展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2002年1月再次发布了《2002~2020年俄罗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纲要的基本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