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现状及完善对策摘要:通过对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落实不严、认识不足、师资队伍能力偏弱、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研究的对策。关键词:高校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手段;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E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35(2020)22-0132-02前段时间,笔者与几位大学生闲谈,因为都是年轻人,相互之间没有什么隔阂,所谈内容涉及甚广。但是,当谈到我国国防建设、国际国内军事动态时,多半学生都表现出了对于这一领域知识的匮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因为学生们对军事理论课程缺乏兴趣,更是因为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滞后。1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现状步入大学之后,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军训,很多学生都会简单地认为军训就是强身健体,通过基本的军事训练强增强体能、锻炼意志,其实不然。军事训练是大学生步入校园的第一节国防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提高自身军事素养的重要性。当学生们拥有了一定的国防意识时,军训之后的军事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除了部分高校将军事理论课程设为必修课外,一些高校,尤其是规模较小的高校,并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只是在大一新生入学进行常规军训时,日常课业教材中有一本军事类教程而已。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多种,下面将逐一展开讨论。1.1有法不依,落实不严《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02〕7号文件)”和2020年对此大纲进行的修订文件都将军事理论课程列为必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依法落实相关法规。另外,还有一些文件仅仅对军事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论课程提出了一些原则性要求,并没有强制规定。这种“通知”性质的文件,缺乏强制性、权威性,导致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开展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1.2认识上存在误区很多高校在开设军事理论课程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片面地认为,和平年代普通高校的学生只需拥有固有的知识体系,地方高校主要为社会输送人才;再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部队服兵役的学生越来越少,学无所用,何况开设军事理论课程会占用学生平时的学习时间,为学生增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因此,只要完成单纯的军事训练,就算达到国防教育的要求。1.3师资梯队不健全,水平参差不齐《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八章规定“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但是目前,配备军事训练机构及教员的学校屈指可数,大部分军事训练活动由学工部直接负责,即使在配备有人民武装部或军事教研室的高校,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据统计,在华北地区各大高校中,军事教育专职教师的来源分别为:部队转业干部52.89%,军校毕业生4.11%,地方院校毕业生38.16%,其他4.84%;同时,学历状况分别为:博士1.03%,硕士7.9%,学士60.50%,其他30.57%.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配备缺乏专业性、学历普遍较低,甚至在一些高校军事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晋级也不受重视,严重制约了此类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1.4理论课程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有些高校根本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即使有,也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其基本形式为照本宣科,只讲一些理论知识。当然,也有不少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大多数是讲义性质的条目罗列或播放一些光盘录像,内容匮乏,缺乏实例,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程缺乏兴趣,致使军事理论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2完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对策2.1统一认识,严格落实“十八届四中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会”提出“依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