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23和24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知道《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难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和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读课程标准,带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习课文,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3、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课前预习案一、问题导学1、阅读课文第一、二子标题的内容,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是什么?包括哪三大组成部分?3、阅读教材P142第3段和P143第2段,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和失败的主要原因。二、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1)经济前提----根本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危机周期发生,激化矛盾(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19世纪早期人类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主观条件:(4)马、恩的主观努力:①理论研究与改造;②参与和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时间:1848年2、内容:(1)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客观规律)。(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阶级斗争)。(3)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4)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3、意义:A、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的诞生B、成为无产阶级务必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社会基础: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1857年,第一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社会矛盾更加激化。(2)阶级基础:①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队伍壮大。②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掀高潮,罢工运动不断发生。(3)直接因素:①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期间,英、法、德三国工人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②1863年波兰爆发了反对沙皇俄国的起义,引发了英法两国工人声援波兰的伦敦集会。(4)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2.成立(1)召开大会: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大会,成立了即第一国际。(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3)活动原则:《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3.意义(1)第一目标: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2)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四)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1.背景(1)民族矛盾: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2.成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3.措施(1)军队建设:以国民自卫军代替资产阶级反动军队。(2)政权建设:由普选产生的是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等十个委员会。(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4)工资标准: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4.结果(1)失败:梯也尔军队疯狂反扑,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2)败因:①根本原因:19世纪70年代,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5.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