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四第三节“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案人民版必修1【学习目标】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上的运用。【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导读,15分钟左右)(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构想)1、目的:2.含义:3、形成背景(或条件):(1)酝酿:4、形成过程:(2)提出:(3)确立:5.内容:大发展:6、意义(作用)大贡献:大促进:7.评价:“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具体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台湾、港、澳地区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同时,这一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1、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首次成功运用(1)香港问题的由来:三个不平等条约(时间、名称)(2原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班级___小组____姓名___①1982年:②1984年11月:(3)香港回归的历程③1990年:④1997年7月1日:2、澳门回归(1)澳门问题的由来:1987年4月:(2)回归历程1999年12月20日:①3、港、澳回归的意义②(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缓和→进展→展望台湾问题的由来:1.缓和:表现(1)1979年元旦,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2)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2.进展:表现(1)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2)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3)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它成为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4)新世纪以来的反台独斗争: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3.展望:条件: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障碍:台湾岛内台独分子分裂势力的存在;以美国为首的外国侵华势力的干涉。(也是至今未收回台湾的原因)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共产党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不放弃武力解决)共同的愿望:尽早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二.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左右)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一个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合作探究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中英联合声明中是如何体现的?合作探究3: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成功回归?富顺三中“三五”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前提条件:关键因素:法律依据:群众基础:国际环境:合作探究4:同样是一国两制,对香港问题的方针与对台湾问题的政策是否完全一致?为什么?谈谈你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看法?(三)课堂学习整合(教师指导点拨或总结3分钟左右)构想:形成过程、意义知识结构:实践:香港、澳门回归展望:台湾问题(四)课堂训练评价(5分钟左右)选择题1.“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国际问题2.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