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 人民版必修3VIP免费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1/2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2
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⑴传入条件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⑵代表人物:①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③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⑶宣传特点: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2、正式传播⑴主要原因: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②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③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⑵代表人物:李大钊①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②五四运动前:歌颂十月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他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新思潮的竞起1、原因:⑴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爱国青年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出现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⑵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2、新思潮竞起的表现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背景:新思潮竞相争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2、问题和主义之争:⑴论战: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⑵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⑶影响: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3、“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促使更多的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⑴失败原因:①经济上入不敷者出,②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⑵影响: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根本改造。4、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⑴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⑵通过论战:论战双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最主要途径)①目的: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②焦点:革命道路和方法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立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者:资本主义道路行不可行,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才行得通。③意义:通过论战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学案 人民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