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7-4《向“距离”挑战》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1.交通业的发展——立体交通的诞生条件科学家时间发明意义①内燃机发明和应用②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的发展。德国的戴姆勒,卡尔·本茨分别1885汽车[①推动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立体交通的新时代。②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1887轮船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飞机2.通讯工具的发明——穿越大洋的电波条件科学家发明应用意义①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美国莫尔斯1837年有线发报机1851年英法海底电缆1857年欧美海底电缆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方便,使世界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美国贝尔1875年电话机成立电话公司意大利马可尼1902年无线电报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20世纪40年代以后)1.计算机技术:⑴发明: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⑵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第五代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⑶作用:①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基础;②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智力活动。(即“人工智能”)2.互联网技术⑴背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⑵概念:是电子技术算计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报纸是第一媒体,广播是第二媒体,电视是第三媒体)。⑶意义:①缩小全球空间距离,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②使信息高速传输,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③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3.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实施国家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建设计划。探究:互联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利:①大大缩小了全球的空间距离,使全人类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②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③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④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弊:①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③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