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知识结构】条件: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渡时期:新中国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国社会主义工指导:过渡时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业化的开端期总路线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会主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化义时间:1953—1957年经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济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建实施:一五计划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设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第92页)的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曲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折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发农业改造过程:初级社(特征: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到高级社展三大改造手工业过程跟农业大体相似(第92页)途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工商业创举:和平赎买时间:1956年八大内容: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第93页)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经济建设的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成就与教训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左倾错误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核心内容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纠“左”举措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实质;纠正“左”倾错误时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考点探究】(一)阅读“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目,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的背景是什么?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于何时?主要内容是什么?3、“一五”计划(1953—1957)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什么?4、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哪些重要成果?(二)阅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一目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是怎样进行的?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⑵、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有什么历史意义?(三)阅读“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一目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2、1958年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表现、影响是什么?3、为克服1959——1961年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4、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文革的根源是什么?对经济建设带来什么危害?【合作探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课堂练习】1.(原创)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势基本好转B.为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条件C.工业化建设提上了日程D.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2.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后者服从于前者B.建设中两者同时进行C.前者为主体,后者喻为两翼D.后者先于前者完成3.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D.有步骤的促进三大改造4.(原创)“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日夜苦战。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③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④经济建设成就瞩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B.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