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1-2《儒学的兴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3VIP免费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1-2《儒学的兴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1/2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1-2《儒学的兴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2
陕西省榆林一中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1-2《儒学的兴起》一、背景(春秋战国——秦朝儒家思想的地位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的创立和发展,早期儒学在社会上很有影响,称为显学。2.秦朝,“”,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战国:百家争鸣:各国纷争,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学术氛围较宽松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1)原因:①秦朝统一后,并建立了制度,文化成为的附庸②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③导火线:关于与之争。(2)概况①焚书: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不焚的书:②坑儒:警告文化人(3)评价:①实质:文化专制政策②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③消极:ab、使儒学走向低潮C、受到主流文化的批判二、兴起的表现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原因:(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与“”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轻徭薄赋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特点:外儒内法2.影响:(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地位(2)结束各学派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4)政府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的进步。B、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教育体制:(1)中央:汉武帝时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发挥(1)对教育:,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的风气,有利于(3)对统治基础:打破,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C、科举制——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1.选官制度的变化:——————2.确立:完善:唐朝发展:北宋强化:明清3.特点:①以作为选官依据②考试内容;主要是4.影响:①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②促成持久的,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③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的原则④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⑤导致古代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的发展。1.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2.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3.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陕西省榆林一中高中历史 1-2《儒学的兴起》学案 人民版必修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