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学案单元解读一、解读单元标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时代:中国古代(二、三百万年前—1840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6年—1840年)2、地域:中国3、人物类型:政治家二、解读单元体系: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朝)1、时代秦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开始唐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高潮清朝——统一的封建国家的衰落(我国疆域正式形成时期)2、人物及其贡献:秦始皇—统一中国;第一个皇帝(汉族)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汉族)康熙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满族)三、解读单元课标要点: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中的作用。高考展望1.本专题设计的三位古代政治家,在旧高考中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考查,今后高考的命题中仍然会关注,他们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应是考查重点。其次,作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身上哪些特质值得借鉴,在学习中也应注意。2.注意康熙帝统治时代的中国和西方的比较,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中西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也应是将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知识梳理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秦统一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建立中央权的统一国家法律:军事:交通:秦始皇的暴政玄武门之变(课外阅读实质,结果)贞观之治的出现原因:表现:晚年的自我反省(课外阅读)少年皇帝(课外阅读)面临困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思想文化专制繁重的徭役、兵役残酷的刑罚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概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风淳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巩固统一国家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叛噶尔丹加强对民族宗教文化的控制()()维护国家主权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条件客观条件:(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3)民族关系:(4)人民愿望:(5)统一中心:主观条件:(6)秦王赢政: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措施内容措施影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法律加强蒙藏民族团结()军事交通贞观之治的表现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文化方面:4、民族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5、对外关系1)、政策:2)、内容:3)、影响重点问题分析1、如何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探讨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康熙帝即位之初,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如何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影响?思维拓展(发展要求,有时间可以讲解)1.关于评价古代政治家的功过,建议结合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是否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采取恰当的措施,保持社会安定。(3)是否制定积极的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关系,改善生产条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改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联系,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对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的认识(1)原因: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原因: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政策;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居安思危;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政局方面,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广大人民的劳动生产活动,为盛世出现提供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盛世形成也有推动作用。(2)表现:一般都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实质: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4)前景: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