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电能(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原电池原理的简单应用。【自主学习】:任务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负极的判断方法:相对较活泼的极、电子流出的极、电流流入的极、质量减少的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极、溶液中阴离子移向的极。2.正极的判断方法:相对较不活泼的极、电子流入的极、电流流出的极、质量增大或有气泡产生的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的极。任务二:阅读教材42页到44页,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一次电池?氧化还原反应不可逆什么是二次电池?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可反复使用2.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锌正极材料:碳棒电解质:氯化铵糊状物负极电极反应式:Zn-2e-=Zn2+3.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使用吗?不可以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目前汽车用电瓶是:铅蓄电池,其正极材料是:PbO2负极材料是:Pb电解液是:硫酸4.镉镍电池的负极是:镉正极是:NiO(OH)(氢氧化氧镍),电解质:KOH5.为什么金属锂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金属锂的密度小,质量轻,活泼性强6.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对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与干电池或蓄电池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燃料电池的电极两端的材料是通过外设装备提供,而原电池的负极材料就是电极本身。燃料电池的电极可以使用相同材料。【合作探究】:1.教材45页第5题。2.原电池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①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一般情况下,活动性负极>正极;②利用原电池反应原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研究表明,右图中甲装置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装置中的快,试从H+得电子的区域分析。在甲装置中溶液中的H+在铜片上得电子,没有锌离子的阻碍,而乙装置中H+在锌片上得电子,受到锌离子的阻碍。因此原电池可以加快负极金属的腐蚀【目标检测】(A级:全体学生都要做)1.教材45页第3题2.教材45页第6题3.实验室常用粗锌或向稀硫酸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来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为什么?粗锌中的杂质与锌在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被置换出的铜与锌也构成了原电池,所以加快了锌的溶解即提高了反应速率。(B级:实验班学生必须做,普通班学生选做)4.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5.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提示:铁生锈是氧化还原反应,O2是氧化剂,NaCl溶液是电解液)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