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5分钟小练习 鲁教版选修5VIP免费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5分钟小练习 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1/3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5分钟小练习 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2/3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5分钟小练习 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3/3
【创新设计】-高中地理3.1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5分钟小练习鲁教版选修5一、选择题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地理环境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蒙古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3.下列选项中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A.中国、日本、韩国B.日本、美国、巴西C.日本、菲律宾、印尼D.墨西哥、智利、印度解析第1题,中国和印度属于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第2题,非洲、西亚降水稀少,干旱灾害频发。第3题,只有C选项中三个国家都是位于板块交界处的地震带上。答案1.B2.A3.C4.与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损失较轻的原因是()A.人口较多,密度较大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少C.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能力强D.面积小,社会财富密度高解析欧洲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严重;但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抗灾减灾的能力强,自然灾害对其危害程度较轻,相对损失较低。答案C5.珠江三角洲近年城市化速度加快,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三大城市群之一,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在加大,原因是()A.寒潮频繁南下B.台风登陆次数增多C.人口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快D.人们消费水平提高,排污量增加解析首先注意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据此可把D项排除,它涉及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无关。其次要注意题目中的隐性信息城市化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发生联系,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答案C二、综合题6.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回答下列问题。总人口(万人)建筑面积(万m2)地震中灾后死亡人数(人)伤亡人数(人)经济损失(亿元)倒塌建筑(万m2)A127811974634762176.3103187789187B166883714873.4623416377C0.26362560.00087217.232(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原因。(3)分析各城市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其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由A→B→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3.1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5分钟小练习 鲁教版选修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