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本章测验(湘教版选修2)一、单项选择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手段监测板块的运动,读下图并结合观测资料,回答1~3题。三角形监测网边长(千米)O监测站T0T1=650千米T0T2=350千米T1T2=450千米板块运动速度和运动方位观测结果监测基线T0T1T0T2T1T2运动速度(毫米/年)44±847±64±9运动方位(°)NW53NW57-1.R板块是()。A.南极洲板块B.非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解析据图中海陆分布状况,可推测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半岛附近,R为太平洋板块,加利福尼亚湾附近为南极洲板块。答案C2.监测加利福尼亚湾两侧板块运动的手段最可能是()。A.GPS技术B.RS技术C.GRS技术D.GIS技术解析RS是指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指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PS即全球定位系统,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可用GPS技术监测加利福尼亚湾两侧板块位置的变化,推测其运动状况。答案A3.据显示信息可知,T0T1和T0T2的距离在加大,则T1T2运动方位为()。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结合表中数据信息及教材中所学板块构造知识,可推知:T1T2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之上,随太平洋板块一起向西北方向运动。答案D读下图,回答4~5题。4.关于洋中脊的说法,正确的是()。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均有分布,北冰洋没有C.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D.中轴为裂谷,多发火山、地震5.图中有一段尚未确定的洋中脊,其通过了________海峡()。A.麦哲伦B.德雷克C.莫桑比克D.白令解析此题组借世界洋中脊分布图考查了洋中脊的分布特点。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在四大洋中均有分布,且在各大洋分布不同;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的是大西洋中脊。由图可见,尚未确定的洋中脊通过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答案4.D5.B读下图,回答6~7题。6.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A.3个B.4个C.5个D.6个7.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A.L>NB.L<NC.K>MD.K<M解析第6题,首先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第7题,可以从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L和N为正在向两侧扩张的海岭,M和K为板块碰撞处的海沟。同为海岭处的岩石年龄无法判断哪处老,哪处年轻,因为岩浆涌出时间无法确定。根据海底扩张理论中距海岭愈近年龄愈轻,距海岭愈远年龄愈老的规律,可判断K>M。答案6.B7.C下图为5°N纬线圈附近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丁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据此回答8~12题。8.己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9.关于六大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西侧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B.乙北侧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丙板块全部位于东半球D.戊板块跨经度最多10.年4月11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8.6级地震。“”本次是平移型地震未移动大量海水。该地震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甲、乙B.乙、丙C.丙、丁D.戊、乙11.主要位于甲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1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乙、丙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解析在5°N纬线附近,丁是太平洋板块,那么丙应是亚欧板块,乙是印度洋板块,甲是非洲板块,戊是南极洲板块,己是美洲板块。甲西侧为大西洋,其面积在不断扩大;乙北侧为印度洋,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丙板块跨东西半球。印度尼西亚地震是乙、丙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位于甲板块上的大陆是非洲大陆,这里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乙、丙两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