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酝酿中的变革1895年4月15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北京,举国上下议论纷纷,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史称“公车上书”。你知道这些举人为什么要上书光绪帝吗?公车上书提示: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一、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1.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1)经济上,19世纪下半期,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________过渡。(2)政治上,英国的议会改革使更多的民众获得了选举权和参政权;19世纪中期开始的英美等国________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2.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________》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2)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原因: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________”的呼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2)影响:为________运动的开展奠定了阶级基础。4.维新思想的形成与传播(1)形成背景:①旧的探索失败:林则徐、魏源提出“______________”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________来挽救危机,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早期维新思想的先导作用:以冯桂芬、王韬、________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吸收西方国家进步的________和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的要求,其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③社会形势的需要:19世纪末期,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①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宣传变法主张,在《新学伪经考》和《____________》中,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在晚清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宣传变法的过程中,为减少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将变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说明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使得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②梁启超:曾任《时务报》主笔,发表《________》等文章,反对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官僚制度,主张变法图存;提出“以群术治群”为核心的“________”,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③严复:创办《________》,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________》及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把____________________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康有为称赞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①内容: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________________,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②实质:是一场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争论,是中国新兴的________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③影响: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为下一步的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19世纪末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推行维新变法的基础,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二、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1.开端:“公车上书”(1)背景:______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2)概况:康有为起草请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