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主备:审校:审批:考试内容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解放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链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二战后美国的霸权政策;考点知识自主梳理定位一、背景:1、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策略;2、1945年,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3、1946年初,重庆政协会议。二、过程1、全面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导的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948年9月开始,中共发动了、、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3.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思考: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巩固练习1.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A.进行战略反攻B.进行辽沈战役C.进行淮海战役D.进行平津战役2.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江汉战术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扬立马薄燕台。”诗中反映的是()A.解放军粉碎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B.解放军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解放军开展战略反攻D.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决战4.2006年4月27日,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拜访了“总统府”当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对于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1949年,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C.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与清政府对峙D.1912年,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反映了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③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④钟山风雨起巷黄,百万雄师过大江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②①6.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7.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图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3)根据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1.A2.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