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2)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又称精神疾病,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或精神功能的失调。(3)精神卫生(mentalhealth):精神障碍的治疗、预防和知识普及。(针对患者+健康人群)(4)★精神病(psychosis):指认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歪曲现实、不能适应环境,可危及自身及社会。●精神病学内容从传统的重性精神障碍渐向轻性精神障碍转变。●理论上,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心理障碍;但现实中心理障碍一般指除精神病性障碍以外的轻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是一组与精神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心身医学是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参与引起的、表现为躯体疾病的学科,提倡医疗照顾的整体观念。●精神障碍大多无明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且大多数为多基因遗传疾病。●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有三个:ICD(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简称国际疾病分类,现多采用ICD-10)、DSM(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美国的分类系统,现多采用DSM-Ⅳ)、CCMD(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现多采用CCMD-3)。●精神障碍的检查方法:晤谈与观察;检查技巧:医生的修养和沟通技巧。●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交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不一定全是病理的”。●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感觉障碍,包括:(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超过实际;(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低于实际。感觉缺失见于癔症,称转换性症状。(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见于瞻妄状态。(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也称“无物知觉”。A.根据所涉及的感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①幻听:最常见,可分为非言语性幻听和言语性幻听(最多见),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②幻视:意识障碍出现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清晰时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③幻嗅: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④幻味: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怪味道。⑤幻触:也称皮肤与粘膜幻觉,体表有麻木、电击、皮下有蠕动感。⑥内脏幻觉:也称本体幻觉,固定于某个内脏或某个部位的异常感觉。▲其与内感性不适的鉴别:相同点——异样感,内部(不是体表);不同点——部位固定与不固定;性质明确与不明确。B.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二者区别在于真性幻觉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C.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多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包括: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患者具有自知力)。临床注意点:①幻觉可见于严重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分离状态,偶见于正常人。②在幻觉基础上,病人可出现一系列的思维、情感、行为障碍,可以自伤,伤人,应注意。③第三人称听幻觉(评论性、议论性)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症状。④错觉与幻觉的本质区别:有物与无物。●正常人思维的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A.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特点:联想速度快、内容多而易变。多见于躁狂。2.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多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与思维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