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三课时)说课稿南宁一职高谢依霖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语文出版社全国职业高中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这是高一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处于单元之末,是对前面所学的文言知识进行总结。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掌握好文言基础知识。B、掌握邹忌的说服艺术。C、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D、学会古文句读的朗读。(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古文的能力。B、培养学生透过课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A、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人品。B、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面对职场打下基础。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欣赏和学习邹忌的说服艺术。2、把握邹忌的人物形象。难点:1、如何运用这样的说辩技巧解决实际问题。2、学会古文句读的朗读。二、说教法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所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CAI课件演示法。运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再结合古文的朗读,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对于掌握好古文句读的朗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自主合作探究法。设计一系列逐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在集思广益之后,得出答案,教师再进行概括讲解。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把握到位。3、研读法。通过诱导性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三、说学法《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切实有效的指导。职高的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感到较吃力,主要的原因是对古文提不起兴趣。法国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结合本课的内容,设计以下学法指导:1、诵读法。古人学文章注重多读,读多了自然就有了语感,久而久之就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学生自我的古文学习也应重在多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很好的把握文中人物的语言艺术2、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好的理解文意。鼓励学生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寻求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导入,学习新知,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方案设计目的一、复习导入1、示范朗读,FLASH动画配上课文的朗读。2、对于文言的特殊现象如活用和特殊句式老师进行提醒和复习。3、学生齐读一遍课文。1、这是为了让学生对于FLASH动画的展示觉得有趣同时也是再次复习课文内容,使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形象。2、这是考虑到中职生的底子弱,教师要对重要的文言知识点进行巩固。3、文言文的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前面的课时里已经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这里再读为的是检查学生对古文句读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够再现人物的语言,更好的体会说服艺术,之后随即引入新课。二、学习新知CAI演示问题:1、讨论回答:(1)邹忌为什么要去进谏?(2)进谏的内容是什么?(3)进谏的结果怎么样?2、学生自由讨论,分成四个小组,汇总后派出代表回答,再由学生选出认为最好的1、这是让学生紧扣文本学习,避免架空分析,并使学生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分析出说服的方法感受说服的艺术,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2、此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的机会,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调竞争意识及合作态度。答案。3、分析人物形象。这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之后,再对人物进行分析则显得较为容易。并在人物分析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感受到人物的爱国之情。三、课堂训练新学期到来,老师重新定下了班规。但是你认为班上制定出来的新班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有可能是老师偏听了少部分同学的意见造成的,那么你想向老师提出你的意见,你该如何提议才会使人更容易接受呢?该环节主要就是让学生用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