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歌曲、图片等),感受草原的美。2、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三、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四、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五、教学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PPT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1、导入: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同学们还想重温这美丽的风光吗?2、欣赏草原风光旖旎的视频。引导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背诵第一自然段。(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的“辽阔”美、“寂静”美。1、引语:草原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草原的美也远远不止我们在图片中所看到的这些,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草原的美?2、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美。*PPT出示句子:“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辽阔。)②指导学生理解“洒脱”。*“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从那里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③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辽阔美。4、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寂静”美。*PPT出示:“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①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草原非常寂静。)②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草原的寂静美。(设计意图: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并通过感情朗读来升华学生对句意的体会。)(三)品读悟情,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1、引语:草原风光旖旎,令人陶醉,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让人难忘,车在辽阔的草原走了一百五十华里了,此时此刻,我们就要和蒙古同胞见面了,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为即将到来的见面而感到激动。)2、体会“激动”。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激动之情?3、结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重点体会以下句子:①“河!”(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时的惊喜之情,因为有河附近就有人家,说明访问的目的地快到了。)②“快了,快到了!”(短促的语气,强烈的语调,表达出作者想见到蒙古同胞的渴望之情。)4、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①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哪个?(热情好客)②根据学生汇报板书:“热情好客”3、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根据学生汇报,老师提炼板书:“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4、同学们试试看,如果在它们前面加些词语,是不是更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呢?①PPT出示: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②这些词语应该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③根据学生汇报完善板书: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5、品读“热情迎接”,感受草原人民的人情美。*你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草原人们迎接客人的热情?*根据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以下句子。①PPT出示:“忽然,像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骏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从什么地方看出草原人们的热情?(男女老少都来迎接客人,而且人数众多,可见主人的热情。)*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比喻合适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前来迎接我们的队伍比作一条彩虹,形象地写出了迎接我们的队伍人数众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