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训练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选择题1.斯大林说:“我们之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苏联取消新经济政策是因为该政策()。A.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B.不能使苏联过渡到社会主义C.扶植和发展了小农经济形式D.不能迅速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2011·安徽滁州高三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西方国家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忧虑C.赞赏苏联大力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3.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成就是()。A.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B.农业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C.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B.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C.农业全盘集体化挫伤农民积极性D.农业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5.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6.有的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其主要依据不包括()。A.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C.忽视社会消费品的生产D.长期僵硬执行计划指令7.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揭示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本质D.比较全面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我们)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百货公司还不到营业时间,门前已开始有两三百人在排队。那天是卖床垫,或许只有四五百件,却来了800到1000多名顾客……就是在很久以后,一切东西仍会供不应求。——安德烈·纪德《访苏归来》(1936年)材料三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使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完成:(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着哪些严重问题?(3)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9.阅读下列历史图片:材料一苏联宣传画:第一个五年计划材料二1929~1937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数比例变化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一五”计划的目的和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有什么特点?它产生了哪些影响?(3)依据材料三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主要弊端。参考答案1.答案:D新经济政策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不利于国家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从而在实际中被停止,故D项符合题意。2.答案:C题干材料说明西方国家面临经济危机,但苏联的五年计划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3.答案:A1937年,苏联提前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