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专题二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材料一、课标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基本线索1、中国军人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2、中国群众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三、知识要点1、三元里抗英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卑躬屈膝,英军到三元里抢掠。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将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区。内容:1878年收复新疆(除伊犁);1881年《改订条约》收复伊犁。3、黄海海战背景:甲午终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内容:作战过程中,邓世昌(致远舰)、林永升(经远舰)牺牲。4、反割台斗争背景:甲午战败,清被迫签订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的《马关条约》内容:邱逢甲、徐骧领导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但最终台湾全部沦陷。5、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果:在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四、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黄海海战当中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将领是()A、刘步蟾B、邓世昌C、叶祖珪D、丁汝昌3、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个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呢()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4、1894年清政府丧失黄海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A、李鸿章推行“保船避战”的方针B、北洋舰队主力被歼灭C、北洋舰队将领临阵脱逃D、北洋舰队装备落后5、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的正确认识C、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D、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尖锐6、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7、赴俄国谈判,最后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归还伊犁的中国代表是()A、左宗棠B、李鸿章C、张之洞D、曾纪泽8、19世纪70年代,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的西方国家是()A英俄B英法C法俄D俄德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卢沟桥事变B虎门销烟C三元里抗英斗争D台湾保卫战10、在保卫台湾的斗争中,率领黑旗军进行抗日斗争的将领是()A徐骧B刘永福C邓世昌D丁汝昌11、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C)A自强B求富C扶清灭洋D反洋教12、黄海海战中,中国官兵英勇顽强,其结局是()A中日损失旗鼓相当,中国略大B日本损失大于中国C北洋海军全军覆灭D日军采用偷袭13、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B清政府背信弃义C帝国主义力量强大D农民运动的阶级局限性14、爱国诗人邱逢甲在《春愁》中写到:“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是指()A、1893年B、1894年C、1895年D、1896年15、《马关条约》签订都,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让台。”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16、义和团的传单中写到“……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鬼子都杀尽……”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激化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二)材料分析题17、“俄人侵占黑龙江,北地形势日迫。兹复窥吾西陲,蓄谋既久,发机又速,不能不急为之备。”(1)左宗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讲这番话的?(2)左宗棠为维护我国西陲边疆领土是怎样做的?18、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