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答案A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等兴起;从地区分布上看,一战之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就已经是工商业中心了;B、D两项不是民族工业的特征。2.一战期间,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倡导“实业救国”的主要阶层是()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C.地主阶级洋务派D.官僚资产阶级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建立后,实行了奖励实业的措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从而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3.(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观察下图信息结合所学,判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结构变化比率图表A.重工业比重有所增加B.轻工业比重较大C.轻工业萎缩过半D.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答案C解析观察题干图片材料可知A、B、D三项叙述正确,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符合题意。4.(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1912~1919年”“外部条件”可以判断,D项正确;A、B、C三项是内部原因。5.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A.民族工业体系逐渐独立完整B.纺织业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C.近代工业形成对传统经济的绝对优势D.主要工业部门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答案B解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但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是轻工业,故B项正确。6.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答案B解析从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和1913年数量相比,1921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在这一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7.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①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②使民族资本主义陷于绝境③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④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对经济的管制一方面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8.日伪政权在沦陷区的哪一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生存的空间()A.经济统制政策B.“军事管理”“委托经营”C.物资管制制度D.掠夺劳动力答案C解析物资管制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等信息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10.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的入侵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压榨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中央”指的是国民政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为了内战的需要大力发展官僚资本,压榨民族企业,因此出现了官僚资本侵吞民族企业的现象,造成了“中央来了更遭殃”的局面,C项正确。[能力提升]11.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提出欧战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