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知识结构二、考点梳理第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年文革等。1、过渡时期总路线:①背景;②时间;③精神④实践—“一五计划”(见必修1第八单元第3课)2、三大改造:①背景(依据);②起止时间;③概况;④意义(见必修1第八单元第3课)3、中共八大:①时间;②内容;③地位(或意义)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⑴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⑵概况:①大跃进的特点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动机、人民公社体制⑶危害5、十年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⑴文革的爆发;⑵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表现、影响)⑶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周恩来、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及三大改造探索与失误:中国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二)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见【史论共享】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5、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必修ⅠP71)(三)认同实事求是,关注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第2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1、改革:⑴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⑵政治体制改革2、开放:(二)认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继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见【史论共享】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一)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⑴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经营方式,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⑵作用:P46引言、倒数第3—2行、P47【资料回放】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⑴内容:①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经营体制;②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消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③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购销体制;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产业结构;⑵作用:①P46倒数第3—2行;②P48第一节;③P48第二节倒数第2—1行(二)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1、主要内容:①管理体制;②所有制结构(形式);③分配制度;④产权制度;2、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P48倒数第二节【史论共享】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三)感受改革带来的社会巨变,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注意:认识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关注现实(如取消农业税)看书:P46【学思之窗】、P47【历史纵横】第4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1、创办经济特区:①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②分布特点③“特”的表现④经济特区的发展⑤经济特区的影响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①三批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14个;1992—1993年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