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随堂检测]1.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借……”“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这表明他()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解析:选B。材料本意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凭借为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壮大的关键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并不发达,所以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本意并未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故排除A项;材料中梁启超已经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故排除D项。2.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由题干可见毛泽东对陈独秀、李大钊的褒扬,“思想界的明星”“我真正的老师”这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而言,尤其是李大钊,他在中国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故B项正确;A项没有说明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的影响,故排除;C、D两项并未从对毛泽东本人思想上的引领角度说明,故排除。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C.中美两国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D.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中国的国际视野解析:选D。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A项错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项错误;中美两国由于社会性质不同,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C项错误。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4.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最大功绩是()A.批判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B.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C.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浪潮D.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解析:选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5.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主要参与者之间发生了著名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大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一次激烈的较量;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右翼与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的一次不可调和的斗争。——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材料二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过去把它讲成是敌对双方的斗争,事实上还是朋友之间的争论,双方都是反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势力的。胡适的意思无非是主张改良,不赞成革命。后来胡适提倡好政府主义,李大钊又参加并在宣言上签了名。——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材料三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材料四我们改造社会是要在实际上把他的弊病一点一滴、一桩一件、一层一层渐渐的消灭去,不是用一个根本改造方法,能够叫他立时消灭的,更不是单单在理论上笼统的否认他,他便会自然消灭的。——陈独秀《答郑贤宗》(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观点的差异之处。(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两种观点的差异之处。(3)胡、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其本质区别在哪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阶级属性或改造的手段、方法的角度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