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英雄们对封建剥削深有切肤之痛,而对资本主义并无多少预见。空想和错误是历史客观条件使然”。下列材料中,最能体现《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是A.每军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B.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C.凡礼拜日,伍长各率男女到礼拜堂,分别男行女行,讲听道理,颂赞祭奠上帝D.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创一旦扫地荡尽”B.《贼情汇篡》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4.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虏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5.《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6.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7.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8.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9.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实质上表明了从晚清到民国初年:A.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C.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10.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篇数112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11.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