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文章朴素而诗意的语言,并熟读成诵。2、领略、分析文中月色自然之美。(重点)3、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难点)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户:欣然:念:遂:相与:交横:盖:但:耳:窗户,这里指门。高兴的样子想到于是,就共同,一同交错纵横原来只是语气词,“罢了”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到没有一起共同游乐的人。庭院中的月色,如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和青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只是缺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的人罢了。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中庭“我”和张怀民月色优美夜游承天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影——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闲旷达乐观1、解释下列蓝色字体的词。(12分)(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3)盖竹柏影也()(4)欣然起行()(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描写承天寺庭院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你还知道苏轼的哪部作品?并说出其中的名句。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