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创作的一篇八十余字的小品文。本文记述的是作者因“乌台诗案”而被贬后的生活片段,表达了苏轼在遭遇挫折、身处逆境之中的乐观矿大的心境。下面是《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重点的文言字词。 2、学生通过朗读诗歌、老师点拨和情境体验等方法,体味“乐”和“闲”两字的丰富内涵。 3、品味字里行间中作者表达出的丰富感情,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表现出的“乐”,并体会出其中的含义。 难点:“乐”和“闲”的丰富内涵。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描述一个人,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诗题材多样,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独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其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对,他就是苏轼,是我们今日课文的作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苏轼的文章,走进他的精神世界。 (二)初读课文,体会本文“乐”的基调 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欣然遂至寝藻荇交横 读准停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老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在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之前,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引导学生看课本注释,并简单介绍当时的背景,明确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赏析语句,品读“乐”“闲”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乐”的句子。并认真体会、揣摩。将全班分为十个小组,组内相互启发,讨论总结出每句话的意蕴,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沟通。 1、文中表现诗人“乐”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欣然起行”“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课件展示) 2、这些句子为什么能表现出“乐”呢? 明确: ①欣然起行。 这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是作者因为发现了月色入户而兴奋异常;第二是作者急于跟朋友分享这一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