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历史分类突破赢高考1112.下列各项中,鲜明体现和具体反映孔于公平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是: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有救无类③兼相爱交相利④欲来者不拒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汉族、汉人、汉子、汉语、汉字、汉服、汉学……众多带“汉”字的词语表明,汉朝时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回答13一14题。13.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写道:“至今上即位……而巴(郡)落下闳运算转历”.文中的“今上”和“历”是指A.汉高祖、《授时历》B.汉文帝、《大衍历)C.汉武帝、(太初历)D.汉光武帝、《十二气历》14.下列古代重大医药学成果中,在两汉时期取得的是:①《黄帝内经》编定②《神农本草经》写成③《伤寒杂病论》问世④“麻沸散“发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5.在成都一家著名博物馆中,悬挂着郭沫若撰写的一幅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颂了哪一时期的哪一位著名诗人?A.唐朝的自居易B.蜀汉的诸葛亮C.唐朝的杜甫D.宋朝的陆游16.美国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C.当时文武并重D.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影响为建设苻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回答16~18题。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下列阐释中,不符合该原则精神的一项是A.“三三制”既适用于抗日敌后根据地,也适用于陕甘宁边区B.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实行“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必须把地主拒之于门外D.在根据地的参议会和政府中都应体现“三三’制原则18.“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首次写入这一重要内容的我国根本大法是A.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B.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匮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据统计,1950~1985年,四川森工企业平均每年采伐木材353万立方米,而1958年一年全省却耗费森林资源1132万立方米.出现这种异常情况的原因是:①大跃进中大炼钢铁②木材出口量激增③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④农村和城市居民纷纷建造房屋⑤造纸工业大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⑤D.②③④在建立近代民主制度的过程中,美、法两国都经历了曲折与坎坷。回答20~21题。20.《世界史·近代史编》指出:“(176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不能不说是保守派对民主派的胜利.”该书的作者之所以得出这一论断是因为这都宪法:①规定总境由选民间接选举②规定最高法官实行终身制③未规定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④实际承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⑤歧视黑人和印第安人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21.1792年7月30日,马赛结盟军(义勇军)唱着《献给吕克内元帅的军歌》(后称《马赛曲,)进入巴黎.就政体而盲,这时的法国:①国王掌握着统治大权②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③雅各宾派控制着国家权力④国家在宪政体制下运转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作为人工修建的水上通道,运河方便了人员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回答22~23题.22.“水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干余里树荫相交.”《大业杂记)中的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构成隋朝太运河的A.广通渠和通济渠B.通济渠和邗沟C.永济渠和通济渠D.邗沟和扛甫河23.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虹海的苏伊土运河开通.当时,为夺取这条重要水道控制权而激烈交锋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与美国B.德国与俄国C.法国与美国D.法国与英国图片是一种直观的历史材料,其隐含的信息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真实再现。据此回答12~13题。12.与下图历史信息最符合的结论是A.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B.西周的分封制与井田制相适应C.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D.安史之乱后北方藩镇割据严重13.下图所示的历史时期,中国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相关解决不符合史实的是A.解除了女真的威胁B.封贡互市,修好关系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