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3课一、选择题1.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了“一国两制”()A.构想正式提出B.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C.有了法律依据D.构想得到了成功实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材料要旨的理解能力,它要求学生在确定选项时要紧扣材料的中心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说明了“一国两制”的具体实施办法说明“一国两制”的实施有了法律依据。2.《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根据所学,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3.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答案】A【解析】“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故叶剑英所述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4.《香港商报》发表的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中说:“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保证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B【解析】材料是关于香港问题的,因而只有B项适合做标题。5.“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成立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答案】C【解析】据“米字旗(英国国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等信息可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1997年的香港回归。6.香港特区政府在庆祝回归1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一首名为《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其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盛。”香港“找对了路径”是在()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案】D【解析】香港“找对了路径”指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7.“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B.灵活的外交政策C.国际社会的支持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A【解析】国家政策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需要才能促进发展。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应。8.撒切尔夫人曾回忆:“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理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撒切尔夫人这样认为是因为()A.“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的持续繁荣B.“一国两制”允许香港不改变其资本主义制度C.“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有效途径D.“一国两制”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科学构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内涵的把握。材料中“独特性”是指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A、C、D各项虽然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9.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提及: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天都代表着中国一整段历史的结束。……过了这一天,香港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中国也站到了一个新起点上。促成“这一天”到来的主要动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我国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