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生物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能力拓展新人教版必修2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①生物的多样性;②保护色;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④定向的自然选择;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⑥生物的生存斗争A.①②B.④⑥C.③⑤D.④⑤[答案]C[解析]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它认为过度繁殖和有限的资源引起了生存斗争,通过自然选择,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因此自然选择能解释①②④⑥。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答案]C[解析]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3.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答案]D[解析]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是自然界始终存在的,故A不正确,也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适应环境,故C不正确。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变异是定向的,故B不正确。4.下列叙述中,属于“获得性遗传”观点的是()A.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B.后代可以获得亲代的全部性状C.后代可以得到亲代的遗传物质D.生物所有性状的获得都是遗传的结果[答案]A[解析]后天形成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是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5.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的中心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四项,生存斗争是过程,适者生存是结果。6.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C.生存斗争与生物进化无关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D7.枯叶蝶的翅膀颜色和形状极似枯叶,这种拟态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再变异的结果D.人工选择后再变异的结果[答案]B[解析]拟态属于生物的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后,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二、非选择题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_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③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④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多样性。[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①生存斗争(种内斗争)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③基因频率④遗传9.(上海高考)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1)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个体都不可能无限增加。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