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2.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3.教学目标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2.教学策略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略。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三、教学过程1.引入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测一匡正的过程中。2.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人为什么吃鸡?鸡为什么吃玉米?人吃鸡得到鸡的物质,同时获得能量,理解能量流动离不开有机物这个载体。能量是抽象的,但是能量以物质为载体,此问题的设计是必须且必要的,得出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能量就由环境流入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部分用于生长。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学生发现、讨论式学习板书展示学习结果,评价展示,进行批判式学习,建构能量流动模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归纳能量流经种群的共性输入种群的能量,经自身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其余的以可见有机质的形式储存到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被其他种群利用。生态系统的其他种群也有类似的能量流动过程,玉米可以是生产者的代表,鸡代表初级消费者,人代表次级消费者。用文字条(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替换板书上的玉米、鸡、人,初步建立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思考回答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几个细节,交流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能量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要尽可能从分析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入手,以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初步建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这个环节设计意图是要充分暴露学生很多认识上的问题,正是有了问题的充分暴露才有有价值的辨析。这样既能降低难度又能温故知新,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最后的思考回答落实了知识目标。3.建立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模型被初级消费者吃掉的生产者能量,称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它们都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吗?学生认真研读教材p94图5—6,借助卡纸展示学习结果。动物同化的能量是动物消化道内被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被呼吸作用分解释放一部分,剩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被次级消费者摄入,其余的尸体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