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二)商鞅变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2.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提高了奴隶的地位3.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②自耕农阶层的要求③奴隶主阶级的要求④商人阶层的要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推行县制6.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商鞅铜方升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统一局面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7.“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这一条法令是商鞅变法中的()A.奖励军功B.废除“世卿世禄制”C.连坐制度D.“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8.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9.“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10.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这个故事主要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11.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12.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B.改革者壮大了本国实力C.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14分,第15题20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请回答:(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6分)(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6分)(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君书·更法》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