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一)东西方先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A.礼B.仁C.中庸D.“君子”2.“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一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而知新D.三人行必有我师3.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积极影响涉及()①治学②做人③为政④正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④C.①④D.②④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庄子6.清朝康熙皇帝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题写了“万世师表”匾额,康熙帝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表彰孔子整理六经的功绩B.继承儒家思想中仁民爱物的精神C.利用儒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肯定孔子为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最适宜担任国王的是()A.军事家B.哲学家C.守法平民D.历史学家8.柏拉图设想的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中的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集中柏拉图理想国家设想的是()A.《国家篇》B.《论语》C.《富国论》D.《理念论》9.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A.人是万物的尺度B.当仁不让于师C.认识你自己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0.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A.在现代社会已经毫无实际意义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的研究之中D.证明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11.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为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A.敢于挑战权威B.不赞成柏拉图主张C.忘恩负义D.求知欲强12.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他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作过研究②从哲学角度回答了人的本质③对许多种不同的动植物进行了分类④提出的所有观点至今都被尊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16分,第15题18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士多德材料四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4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6分)(4)根据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6分)14.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8分)(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