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执教者:初中部陈智林(手机号码:13203365672)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一、教材分析: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变换的基础上,并在本章节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的前提下,教材安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为后面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课内容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它所倡导的“观察--猜想---说理”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是一堂新授课。二、学生分析:70班学生是自己班上的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科目的兴趣比较浓,小组的建设充分反映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对生成问题的意识比较强小组合作讨论积极。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运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教学准备:充分预设问题,精心备教材,备学情,准备了演示动画、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欣赏图片,说说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并指出黑板上的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特殊名称。二、自主学习:自学教材P61----P62,并思考以下问题:1.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2.在△ABC中,AB=AC,BD=DC,那么,图中有哪些角相等?理由?3.例1中“作辅助线”是根据什么知识作的呢?DACB三、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等腰三角形是以顶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互相重合。()2、填空题:(1)△ABC中,若AB=3,BC=3,AC=3,则∠A=——。(2)已知,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80º,则其它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解答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B=50º,BC=6,求∠BAD的度数,DC的长度作业布置:书本P66习题2.3A组第1题,第2题,第3题四、教学反思:上完这一堂“课改达标验收”课后,心里有颇多感受和反思,对自己上课水平的提升,提出了一个更明确、更高的要求。《等腰三角形》这节课是经过集体备课,分散讨论,再集中大家的智慧,最终订下来的,另外通过自己试课,又听同行上课,及时调整主体问题及学生问题的预设,最终成了这一堂上镜课。现在又反复研究本人的“课改达标验收”课录像发现了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1)观念改变,结构完整:本节课的构架是完整的三段式教学,即“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课堂检测”的“自主学习、开放生成”课堂教学模式。自身教学的观念改变了,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地位。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老师上课减负了,课堂活跃了,学生主动乐学了,这应该就会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减负提效让学生学会学习!(2)自主生成,自主解决:通过自学、交流,学生在小组内除了解决一些问题之外,还会生成很多问题,例如:有小组提到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既提出了好问题,又有处理问题的好办法,重启讨论,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习获得了比较完整的答案。海枯学城组回答:①都是轴对称图形,都有三线合一性质②等腰三角形只是两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星辰组马上有补充: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上的高线、中线、角的平分线都会重合。概括为:等边三角形有三组“三线合一”;还要在检测中两个判断题,确实是学生容易产生争执的问题,又是让学生自己重启讨论解决,找到正确答案。当课后通过专家、同仁的帮忙,再加上反复看录像,反思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DABC(1)重点突出的形式、方法要多样化:比如,涉及三线合一的性质时,①要适当的点拨,大前提是等腰三角形,还要已知这线段是其中的某一种,才能说这线段是另外的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