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B.梁启超C.孙中山D.毛泽东2.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3.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时说:“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这表明孙中山()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B.放弃了革命信仰C.丧失了革命斗志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4.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5.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7.20世纪初期,甘地多次强调:“革命的道路不适合于印度争取自治,印度不需要布尔什维主义。”这突出反映了()A.印度无产阶级力量太弱小B.非暴力不合作的指导思想混乱C.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D.甘地坚持暴力斗争手段8.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9.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自治B.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C.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镇压使运动停止10.史学界认为,凯末尔政府实行的改革有效地巩固了土耳其的民族独立,其主要依据是()A.收回了部分《色佛尔条约》中丧失的领土和主权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进行文字改革,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D.实行宗教与国家政权相分离的改革举措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甘地、凯末尔思想的共同点是()A.主张向苏俄学习B.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C.主张以革命手段改造社会D.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12.凯末尔曾说:“为了拯救国家,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摧毁从政府机器到国民精神的一切,并树立新的东西。”下列各项措施,与凯末尔的理论不相符的是()A.废除政教合一的政体B.效仿西方的法律法规C.推行国有化政策,限制私有资本的发展D.革新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18分,第15题18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领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1912年《宣告友邦书》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据材料分析这种评价的思想根源。(4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