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新课程增加了较多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课就是一节典型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这样的活动课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又该如何上好它呢?《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获得重要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与分析,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着这样的教学精神,联系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尝试摆,打开有序思维的大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试教时,上课伊始介绍了数位表以后,就让学生先来黑板上摆2个圆片,自己探究用3个圆片能摆出哪些数,结果只有个别学生能有规律地摆数,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在数位表上乱摆,不但毫无次序,而且不能摆齐。时间浪费严重,效果也很差,学生失去了信心。课后静静思考,才发现没有好好把握学生的起点,而且对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理论出现了偏差。因为这种摆圆片的方法,学生还是第一次碰到,摆法的有序性也是从另外的知识中延伸过来,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活动类型,对思维程度一般的学生来说,要自主架起知识的桥梁,用旧知中的方法去进行新的探索,确实是有难度的。正式上课时,就采用了一个有层次的,逐步深入的数学化过程。先出示1个圆片,告诉学生除了能表示数字1以后,还能借用数学工具——数位表,表示比较大的数字,表示更大的数字。为什么呢?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在此疑问中活跃起来,一部分学生马上联想到数位的知识,提出了把珠子摆在十位上表示10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启发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茅塞顿开,深有同感。这时,我又出示2个圆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能摆出哪些数,大部分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都能摆出2和20,在学生演示过程中又发现了11,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一步,并出现了摆法的有序性,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更进一层,实现了交流的增值。至此,学生数学有序思维的大门已经打开,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探索了。二、探究摆,摸索有序思维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确实是这样,试想在听到、看到、想到了1个、2个圆片的摆法以后,学生如果没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摆法,那么前面所学的方法就像过眼云烟,很快会被学生遗忘,只有思考过、实践过,学生才能铭记在心。因此,在“3个圆片的摆法”这一环节中,我给于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速度又快,再尝试操作,在动脑又动手的活动中,让学生摸索如何有序地摆珠子,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使学生更深地体验到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性。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演示,让学生在摆、交流以及和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摆法的优劣,初步感受有序思维在数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三、运用摆,体验有序思维的价值。如果说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在探究中有了自己的摆法,或有序或无序,又在交流比较中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摆法,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机会去运用这最佳摆法,让他更深刻地体验有序思维的价值。因此,我就设计了这一个运用摆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心目中的最佳摆法迅速摆4个、5个圆片,而且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就又有了一次比较和体验的机会。实践证明,学生在合作摆的过程中,速度快,效率高,其认知活动都与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产生了关联,而且学生的喜好和愿望也介入其中,更有助于学生对有序思维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使数学的思维方法深植脑海。四、模仿写,建构有序思维的模式比较与归纳,猜想与验证都是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摆的过程中,我尝试插入了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运用。如在摆完3个圆片后,让学生观察这一组数(3、12、21、30),找找规律,学生发现:这些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十位上的数字在依次变大,而个位上的数字在依次变小;12与21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3与30也一样。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