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和试商方法,2、使学生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概括等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的精神。二、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课前口算练习一、复习1、12÷3指名将竖式写到黑板上2、12÷3出示竖式,指名复习竖式中各部分名称二、故事导入:师:元旦要开联欢会,同学们布置教室,用23盆花,每组摆5盆,应该如何摆呢?(出示课件,演示摆的过程)生:还多出3盆是余数。师:对,像这种平均分之后,还没有分完,还有剩余,这剩余的书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生:23÷5=4(组)……3(盆)师:怎样来读呢?指名读。师:谁来说一说横式中每个数字在除法算式中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生:23是总数,表示一共有23盆。生:5表示一组有5盆。生:4表示平均分成了了4组。生:3表示剩下3盆,就是余数。教师巡视辅导,指名板演。2、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写23÷5的竖式。(指名到黑板写)3、巩固练习(1)做一做13÷347÷6(2)讨论最快试商办法(3)结论:除数和商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还要小于被除数。(4)抢答练习出示除法算式学生抢答商是多少。(二)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l、教学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几。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初步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师:出示思考园课件,摆花盆,每5盆为一组,可以摆几组?剩几盆?(投影演示:摆15盆15÷5=3(组)摆16盆16÷5=3(组)……1(盆)摆17盆17÷5=3(组)……2(盆)摆18盆18÷5=3(组)……3(盆)摆19盆19÷5=3(组)……4(盆))师:发现了什么?生:余数都比除数小。(投影演示:摆20盆20÷5=4(组)学生独立算摆21盆21÷5=4(组)……1(盆)摆22盆22÷5=4(组)……2(盆)摆23盆23÷5=4(组)……3(盆)摆24盆24÷5=4(组)……4(盆))生:余数也不可能等于除数。2、总结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小于除数(教师板书:余数<除数)这就是有余数除法中藏着的小秘密。三、反馈练习解决问题:书上练习四、全课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生答略)【点评】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将新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整个课的教学洋溢着新课程特有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新气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新课,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进入新课,教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本上的主题图、演示例题,通过设置问题和生动的描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兴奋、有积极性,学生产生了我要学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组织交往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第二,重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律时,不仅联系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而且通过展示生活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将书本数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之中,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他们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到亲切。这样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余数)和规律(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第三,强调动脑的思维训练与学生竞赛型练习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探究,动脑筋“想”数学;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竞赛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