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集体备课(第二课时)主讲人:张志欣负责人:冯校长王主任组员:李桂荣刘颖任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文中的对比烘托,感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2、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通过读、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阅读有关描写一处景色的文章。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改编自《三国演义》的名篇——《三顾茅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草屋里的诸葛亮)3、浏览课文,对于本课,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4、交流归纳:(1)刘备怎样把诸葛亮请出山的?(2)诸葛亮值不值得刘备这样去请呢?三、精读感悟,体会诚意(一)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刘备怎样把诸葛亮请出山的?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再读课文,你能找到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刘备是怎样请诸葛亮的?(板书:诚心诚意)2、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现在让我们用心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3、引导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相机出示句子:(这部分内容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变换)交流: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1)、谁再来帮张飞嚷一下?自己练一练。谁来做一次“猛张飞”?(2)、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个别读,齐读)(3)、刘备为什么不同意张飞的请法?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当然不同意!(4)、引读:他生气地说:“……!”刘备和张飞什么关系?(请生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5)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继续交流: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交流: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2、半里多路,下马步行:他为什么不一直骑马到跟前呢?(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3、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4、轻轻地、恭恭敬敬地: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他就站着吗?他脑子里肯定在想点什么。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快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为何那么“快步”?小结:这时的刘备真是求贤若渴呀!(二)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如此诚心诚意地去请呢?再去读课文,找一找你认为值得的理由。1、出示:“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1)理解”茅塞顿开”(2)刘备茅塞顿开的是什么?课件出示“群雄纷争图”。(师指图可补充: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