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寄生虫病徐明生俞雅琴脑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虫体、幼虫或虫卵侵入人体脑组织,通过移行、寄居造成脑组织机械性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过敏炎症、内芽肿形成、脑血管或脑脊液循环阻塞的脑病。临床表现可为急性脑膜脑炎,或为继发性癫痫发作或伴有定位体征的颅内高压症,亦可有智能衰退或精神障碍。脑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虫体的寄生位置,范围,数量,周围组织反应及血液循环及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程度,脑寄生虫病病种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于误诊误治,必须注意与其他因素引起的脑部疾病相鉴别。一,能致脑病的寄生虫1.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耐格里属阿米巴、棘阿米巴属阿米巴、小哈特曼属阿米巴、冈比亚锥虫、罗得西锥虫、克氏锥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弓形虫及肉孢子虫等。2.蠕虫⑴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肝片形吸虫、异形类吸虫及横川后殖吸虫等。⑵线虫:狮弓首蛔虫、泡翼线虫、犬弓首线虫、猫弓首线虫、棘腭口线虫、猪蛔虫、小兔唇蛔线虫、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粪类圆线虫、罗阿丝虫及常现丝虫等。⑶绦虫:猪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多头绦虫及曼氏迭宫绦虫等。二,脑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寄生虫可经血液循环、静脉血管吻合支、淋巴系统、动静脉血管外间隙、椎间孔、眼结膜及鼻腔粘膜等途径入脑,寄居在脑的任何部位,如细胞内、血管内、脑膜间隙、组织间隙、脑脊液、脑室及椎管内等,由虫体移行、占位、挤压、阻塞、增殖造成组织机械性损害以及诱发变态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及全身性病症。1,机械性损害:创伤:例如肺吸虫幼虫进入颅内后,可在脑髓及脊髓组织内移行,造成隧道状组织坏死,虫体如损伤脑部血管,则脑组织出血。压迫:例如肺吸虫及猪囊尾蚴形成的虫囊及囊肿,血吸虫虫卵形成的肉芽肿,原虫的滋养体在脑组织内形成脓肿或由裂殖子侵入脑部产生孢子虫囊,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产生脑实质受压症状。阻塞:蠕虫虫卵及原虫的无性生殖期可栓塞脑部小动脉分支或动静脉交界处的微血管,继而引起出血或血管壁周围的炎症反应,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的变性或坏死。脑部寄生的成虫或幼虫如进入脑室,可阻滞脑脊液的循环,使颅压增高,临床表现出脑水肿或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增殖:细胞内寄生的一些原虫,如弓形虫的无性生殖期,寄生在宿主的神经细胞内,以芽殖法及二分裂法反复增殖,造成这些细胞破坏。克氏锥虫可以侵入多种细胞,在细胞内转变成利什曼型分裂繁殖,充满细胞终致细胞膜膨胀破裂,从破裂细胞逸出的利什曼型尚可侵入新的组织细胞继续分裂繁殖,扩大病变部位。2,寄生虫通过分泌毒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脑或脊髓,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通过分泌植物血凝素、成孔肽、蛋白溶解酶、糖苷酶、神经氨酸酶和磷脂酶,并赖其伪足的机械运动及分泌的物质先经质膜接触组织,然后产生组织溶解。3,变态反应:寄生虫变应原包括虫体与虫体分泌物、代谢产物及酶类等。例如;当沉积在脑组织中的血吸虫虫卵发育成熟,毛蚴分泌SEA,致敏T淋巴细胞,当后者再与虫卵抗原接触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在虫卵周围产生炎症反应,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随着虫卵内毛蚴衰老死亡与宿主抑制性T细胞以及抗独特型抗体的调控作用,肉芽肿退化和局部纤维化;非洲锥虫病由于血液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损伤血管壁,可形成弥漫性血管炎及脑膜脑炎;包虫囊壁破裂,囊液溢出所致变态反应诱发过敏性休克,每致患者死亡。三,脑寄生虫病临床基本特征脑寄生虫病病种较多,临床表现各异,但有以下基本特征:1,由病原体引起,病原体的发现与分离是确诊依据。2,有地方性,由于中间宿主的存在、生态环境、人群生产和生活习惯等原因,常局限于一定地区范围内发生。3,多为免疫病理反应,有免疫性,患病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可在血清、脑脊液或其他体液中检出,免疫学检查结果是诊断重要依据。4,除疟疾由按蚊和输血传播、先天性弓形虫病经胎盘传染、血吸虫病经皮肤接触有尾蚴的疫水感染外,多数脑寄生虫病系由食源性感染。5,多继发于原发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