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唐诗五首》第一课时学科:语文执教教师:洪日升执教班级:课时安排:课时教材分析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学情分析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欣赏唐诗的美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与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媒体或技术应用二次修改意见2一、新课导入齐读五首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2.背景资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弓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咼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野望》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多媒体课件展现相关内容。33.知识链接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三、朗读指导停顿指导。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怪悠悠。晴川7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7使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4四、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薄暮:傍晚。徙倚:徘徊。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妻妻: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文意人/愁。2.全诗翻译(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前昔仙人,早已驾乘黄鹤飞去;如今此处,空空留下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归还;时过千年,唯有白云飘荡。晴川一旁,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夕阳西下,何处才是家乡?长江烟雾弥漫,思愁油然而生。56五、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野望》一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