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南宁市十五规划B类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马红业摘要:本课题研究的是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创设一种环境、一种氛围,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分成三个子课题,本文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的研究报告。文章原创性地总结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种模式: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实验探索---总结规律;2、提出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探索---验证假说;3、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成果。本文对同行们进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和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对物理实验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第一,是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没有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第二,是实验教学模式僵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操作步骤到注意事项,写得面面俱到。然而每次实验课教师还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这种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连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都达不到要求,更谈不上培养什么创新能力。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苦果。这正是中国基础教育最突出的弊端之一。鉴于时代对物理教育工作者赋予的重大历史责任,鉴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确定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的研究》这样一个课题,最后被批准为市级B类课题。我们希望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为创新教育的深入研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我们课题分成三个子课题。本文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广泛参阅了大量的创新教育的书籍,从中发现,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可供人们学习、借鉴和参考的创造性教学模式,比较有影响的有:威廉斯的创造与情致的教学模式、吉尔福特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帕尼斯创造性问题教学模式、泰勒发展多元才能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陈龙安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等。我们认为,这些教学模式虽各有特点,但从模式的本质和特点来看,不外乎以下两种教学模式:一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发散思维来组织和展开教学的模式;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按照问题解决的过程来组织和展开教学的模式。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各子课题组各自形成了实验假设和实验方案;由李明民等组成的“学生实验的创新途径”子课题组选取2004届1班、2班为实验班;3班、7班为对比班,1和3班为理科重点班,2和7班为理科普通班。由刘小松等组成的“改革演示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子课题组则先取2005届1班、3班为实验班,10班、12班为对比班,其中1班和12班1为理科重点班,3班和10班为普通理科班。各子课题组分别进行了各一年的对比实验,最后总结出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择仪器---实验探索---总结规律这属于通过发散思维来组织教学的模式。既可以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采用,也可以在演示中采用。⑴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从教材或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小组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⑵设计方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构思实验,提出实验方案。此过程要求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尽可能提出各种方案,然后通过师生讨论,确定较可行和合理的方案。⑶选择仪器。教师列出所能提供的主要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自主选择仪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选择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可能的实验方案,组合实验仪器,边操作这记录现象和数据,直接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