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VIP免费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_第1页
1/2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_第2页
2/2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襄樊四中义教部周兰今年三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市直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讲授了五年级语文的一课《清平乐村居》。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更令我收获良多。汉语言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古诗词所表现的意境,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都令人回味无穷。而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更富有童趣,轻快活泼,为孩子们所喜爱所以,即使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古诗词凝练的语言形式相差甚远,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思,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意境上会遇到许多困难,我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一课。那么,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意境,既让学生获得对古诗词的认知,进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便是我这一课所努力想要尝试和突破的目标了。下面就说一说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所做的一些尝试:一、情景交融,想象入境诗歌,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诗歌创作离不开想象,而欣赏诗歌,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同样离不开想象。如在《清平乐村居》中,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我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诗中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初步感受到辛弃疾创作之初的想法,看到了诗人眼中的美景,从而解开意象: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悟词人所表现的恬静安逸的农村生活。在这一环节中,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走进作家的生活时代,和作家同呼吸,共命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就奠定了教学成功的基础。二、自读自悟、品味悟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儿童都很喜欢。此处我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在听范读感受、多遍自读自悟中,体验发现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如“相媚好”、“无赖”等词句在文中的丰富内涵。所有这些,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并在一次又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品味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在语音的扬抑、节奏的缓急中逐渐入情入境。三、以曲引情,体会心境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教学时,我尝试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在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朗读已达到一定深度时,我播放了精心选择的几首乐曲,第一首是轻快的紫竹调,该曲有着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学生一听乐曲,仿佛置身之中,恬静、愉悦、向往的情绪便油然而生。我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轻轻诵读。此刻,学生伴随柔美的旋律,浮想连翩……一幅悠闲自在的农家生活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接着,我又将诗人的生平巧妙地导入,一曲悲壮的《精忠报国》诉尽了诗人辗转征战,渴望家国统一的坎坷一生,令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对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之神往,以及其生活追求。由词中的“醉”找到了对“安”的向往,把整节课的教学落实到一个“安居”上。在课程的最后,我播放了一曲《明月几时有》,在空旷,寂寥而又悠远的曲声中,学生纷纷和唱着《清平乐村居》,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与诗人通过文本交流,达到的最好共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