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方法的几点感悟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我致力于课堂改革的一项新技术,用于实现科学、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帮助今天的都是和学生作好应对明天科学技术的挑战,更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学会把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吸引并激励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达到成功的学习境界。在具体应用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是课堂容量的加大。英特尔未来教育是要求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来加大课堂的容量。学生的参与也是运用计算机来完成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任何一种知识在网络空间都有无穷无尽的内容可以参考,因此对于语文课堂来讲,老师和学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系统的筛选,从中找出有利于本单元要掌握的知识的方面来,自然是要下工夫的。当然这对双方来讲,既是一种考验,也是收集能力的培养。这首先要求我们的学生对要学的的课文有很熟悉的掌握,知道自己将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哪些知识可用,哪些无益。例如我在讲授《奇妙的克隆》时,就要求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于这一课教材所讲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是很深奥的,任凭教师怎样解说,也不容易理解,尤其我们的周围根本就没有现实可以做样本的。因此我要深圳市学生自己动手,到网络上去寻求帮助。经过近一周的查阅、分析,在学生在头脑中有1了关于克隆的一些印象,还看到了相关的图片和其它视频资料,对于是否“克隆人”,学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当课堂组织辩论时,他们说出来的理由,是我们在书本中无法找到的;其次是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学生要能够独立运用计算机查找各种资料,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材料进行整理,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或者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另外,把握好课堂的进程,抓住时机公布预习成果,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很多内容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够完成的,应该彼此合作,小组共同查阅,共同分析思考,只有利用集体的力量,才能做得更好,因此,我觉得英特尔教育是促成了学生集体观念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其次是学生老师互动。英特尔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利用书本知识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一般情况是老师按照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由学生来完成对书本知识的扩展。从单元问题到内容问题,学生都应该有所知晓,并按照这些问题去预习。这些任务是他们在课睛独立完成的。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课堂上对内容的展示,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这一方面来说,就比以往的传统教学进步了许多。过去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听从老师的安排,认真听课,然后记住。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容器来接受,只要记2住老师讲解的知识就可以了。而如今英特尔教育则提倡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就显得很宽泛,学生课下的工夫要多于课上,完全是个知识的整理者了。而当他们将自己查阅到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时,那种成就感比他们背下来几个问题要好的多。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一个导演,按照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一切知识就容易掌握了。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去我们使用课件,是把教师要讲的内容事先做好课件,课堂上放映出来给学生看,他们是被动的接受。甚至有的幻灯片是可有可无的,或者只是省略了老师的板书。而现在要应有的则是把学生收集到的材料互相观看,也就是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就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让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村内机会。以往我们都低估了学生们的能力,总觉得如果我们不参与,很多问题就无法解决,其实事实远不是如此,我们的学生是很有能力的,他们能够在网络上将我们现实中无法接触的东西找出来,进行自我的筛选、总结,容量之大、范围之广,令我们这些当老师的都佩服。而下载下来的资料,经过筛选整理,就成了学生的作品了。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虽然学生能掌握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但那里而复杂的房屋结构和名称,以及方位词的使用,令没有去过的学生一头雾水。为此我就发动学生准备有关故宫的资料。于是,一幅幅图片就展示了故宫那庞大的结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