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呼伦贝尔市莫旗尼尔基第二小学何海艳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背诵、抄写第7自然段。2.通过文中的一个个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等词语。背诵、抄写第7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庄严、共产党、协商、外宾、四面八方”等词语。2.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会场前场面描写,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②过渡:师: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解释词语,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c.书写生字.出示生字,指导书写质疑解疑。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b.学生讨论。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四、学习大典前会场的情况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写出自己的体会。交流学习体会。(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句子“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正确、美观书写“诞、瞻”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典礼盛况场面的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能学写短小的片段。4.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6课(板书课题),用你最响亮的声音读出课题。一、听写词语1.听写词语:“典礼、庄严、四面八方、委员、共产党、电钮”2.快速同桌互批互查,对照大屏幕。二、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诞”“瞻”。生具体观察,说说需注意的笔画。师范写,生练写。2.重点强调“诞”的第六笔的笔画竖折。“瞻”与“房檐”的“檐”的区分。【设计意图:生字的教学力求让学生观察加深记忆,注重部件的结构,重在指导生字的笔画与形近字的区分】三、回顾课文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的顺序记叙的,那具体有哪几个场面?生自由回答(相机出示课件)【设计意图:在这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一个粗略的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复习,让孩子自由交流已学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四...